|
最近在看UXGuide翻译的一篇Windows用户体验交互设计规范,Windows作为UI方面的鼻祖,很多知识和经验值得延续,文章解释地特别祥细。
我结合自己对一些产品的体验,对于如何设计优秀的用户体验这篇文章,写写自己消化的东西,主要是案例。意在分享和记录,欢迎大家补充。
一、抓住基本功能,做出特色
产品实现用户的最大需求是什么,产品核心的使用功能,目标的用户是谁,核心的使用情景。在干净利落地实现用户的需求同时,如果有能力给用户一个Surprise,就做出产品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吧,让用户容易记住你的产品。
案例:微软bing搜索引擎;基本功能满足了用户各种网页、资讯、图片、地图等搜索需求,并在顶部提供了Hotmail邮箱、MSN的入口,最大的特色是背景图片,每天bing都会更新背景图片,背景图片围绕风土人群、新闻特点、旅游、历史文化等等,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个性化特征,并用浮沉引导用户点击,有情感的设计和运营。
二、不必强求每个人都满意
想清楚目标用户是谁,然后去认识他们,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、价值观、消费态度、生活时间轨迹、产品的使用方式、操作习惯、期望、需求等,不要强求每个人都满意,这很坚难,也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案例:社交网站51.com和开心网两者定位的差异化,51.com的目标用户是17-25岁城市青年,包括学生,打工者,低收入上班族等,而开心网的目标用户是城市白领阶层,城市精英者,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形成了互补关系。
三、作出艰难的决定,学会放弃
有些功能或选项确实有必要吗?如果有,就将其做好。如果没有,就干脆去掉!学会放弃,有时舍是一种得。
案例:苹果的产品从ipod 、iphone、ipad 都只有一个Home物理按键,按键的功能只是帮助用户返回到桌面,如此的简单,但是多点触摸屏极其流畅,带来的操作体验是极佳的。
四、给人的体验就像在进行友好的对话
将你的产品想象成一个人,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,就像和老朋友友好的对话,这样的产品是具有情感的、完整的交互和关心用户。千万不要让用户觉得产品高深莫测,充满陌生感,无从下手。
案例:豆瓣读书产品的标签把用户的读书分为了在读、想读、读过、我的笔记、我的批注及最近阅读动态,非常贴切用户的实际读书的习惯,整个产品是活的,与用户的心理模型匹配度特别高。在一定程度上,它促进了用户学习和分享知识,点击好友的读书页面,就能看到他最近的学习状态。
五、看起来和用起来都很棒
有的网站界面设计看起来很漂亮,但是用起来不咋的,找不到入口,操作流程繁琐,网站的速度很慢。首先要确保你的产品能够完成用户的目标,界面设计不是简单的包装和美化,更应该是对交互设计的一个补偿,界面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快速、准确的实现产品的功能。所以,内外如一,看起来和用起来都很棒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。
案例:Qwiki是一个信息内容型网站,渐变的大色块使整个界面看起来很炫,事实上,在使用Qwiki的过程中,体验是超一流的,你只需要在搜索框里输入一个关键词,Qwiki就会告诉你关注这个关键词的一切,信息突出在重点内容上,最为关键的是Qwiki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,即将文字、音频、视频和图片在一个无缝界面中加以融合,用户进行过的所有搜索行为中产生出一部动态的电影,它以一种非常有趣的可视化方式向你展示数以百万计的主题的数据。
六、避免糟糕的体验
与很多同学、老师、行业内的专家交流过,大家都在想如何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产品的用户体验,但产品用户体验的度量标准一直是行业内的终极之谜,暂时不要考虑那些度量标准,做点实际的工作。用户对产品的体验,或者说是对产品的总体印象,大多来自不好的体验,所以,细节决定成败,避免糟糕的体验。
早些时候写过一篇小细节大体验,良好的用户体验,全在那些完美的瞬间。
七、为常见的问题而设计
常见的问题包括网络掉线、网速过慢、用户操作失误、输入错误信息等等,常见的问题最容易被产品设计人员忽视,因为他们被常规思维固化了,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问题,给出理所当然的解决思路。如何为常见问题而设计,提出可行、高效、甚至有趣的解决方案,值得我们思考。
案例:404页面是最常见的问题,大部分的网站都采用默许的页面,这里大有文章可做,即使出错了,也要给用户留下一个好印象,不要做雪上加霜的事。
八、响应及时
产品的响应对用户体验至关重要,等待会让用户失去耐心。认真领会用户的目标、期望,以最轻量级的解决方案实现产品的功能。这里不解释了,就是快,不要让用户等得抓狂,最后直接把你关了,还骂一句,什么破网站,慢的像蜗牛,你们都懂的。
九、减少精力、知识和思考
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,减少其精力、知识和思考的时间,如需要用户阅读的信息尽量简化,简要比啰嗦好;显性比隐性好,让产品透明化;为用户操作提供及时反馈机制,不要让用户猜测。
案例:新浪微博右侧栏的手机三个登录方式,设计的不够简化,可以设计的更为简练一些,方便用户获取信息。
作者:wangliang
文章来源:cooler-少设计多思考 |
温馨提示:
1、本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,请联系我们,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!
|